人口变局:师资难题如何“优解”

时间:2024-07-22 来源:湖南教育 责编:陈玮 编辑:唐翌殊

分享到

去年12月6日,湖南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和教师配备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指出,受出生人口变化影响,全省教育规模、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也将迎来历史性拐点,必须积极主动做好调整优化工作。会议专门强调,要一体化谋划中小学教师队伍精准培养与优化配置,推动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落地落实,确保中小学教师队伍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教师是否会面临“过剩”局面?师资建设又应何去何从?这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师队伍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数据下的隐忧

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对教育资源的分配有着重要影响。

根据人口发展趋势,我国人口出生率在2016年、2017年已达到峰值,2017年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与2017年相比,出生人口减少862.8万人。如果按照学龄周期计算,2017年出生人口将在2023年到达义务教育入学年龄,此后,随着人口减少,各阶段生源也会相继下滑。

最早遭遇这股“冲击”的是学前教育领域,2023年在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首轮幼儿园“关停潮”。这也意味着,不久后小学、中学、高校将会次第直面人口波动冲击。

人口变动之外,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随迁子女群体的增多,农村“空”、城区“挤”的教育资源“冷热不均”现象也愈发明显。为调整资源、优化布局,许多教学点、小规模学校随之撤并。据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数据,近20年来,全国小学总数从约49.13万所减少到约16.26万所,撤并了近32.87万所小学,平均每年“消失”1万多所。

在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数据之下,不少人开始担忧,教师资源的供给是否会由紧张、不足演变为饱和、“过剩”的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中国教育战略学会区域教育分会理事乔锦忠,就曾在采访中表示,根据模型预测,2035年后,小学数量将减少一半,初高中和高校也会随之产生连锁反应。到那时,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现在小学部共有学生1080人,初中部1440人,高中部1100人,教师共207人。”湖南省沅江玉潭学校初中部校长王云告诉记者,预计到2028年,学校生源会减少至小学部600人、初中部1200人、高中部900人,“到时教师人数在160人左右就能满足需求”。

教师岗位需求的下降,最终将辐射至就业市场,教师岗位招聘、师范类专业选择都将受其影响。

拐点”已经出现

十年前,面对生源激增带来的入学压力,不少地方陆续采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扩招专业教师的方式予以应对。那时,师范类专业成了不少学生心仪的“热门”专业。

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从909万人增至1057万人,增加了148万人。在此期间,师范类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非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招生人数也水涨船高。仅仅是师范生公费教育计划,在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间就增加了8.5万人。

随着教师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需求的逐渐“饱和”,不管是教师招聘还是师范类专业招生,都出现了悄然而至的“拐点”。

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地方已经在重新核定教师编制,同时也在审慎考虑每年的招教数量。有些地方已经提出,到2028年以后,会慢慢减少教师招聘计划。

记者注意到,自2006年以来实施的“特岗计划”,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根据汝州市学龄人口变化趋势,2024年汝州市中小学布局调整,部分学校需要撤并,所以汝州市2024年暂不招聘特岗教师。”继汝州市之后,同样属于人口大省河南的卫辉市、兰考县也相继发出通告,“2024年不再招聘特岗教师”。对比往年数据可知,2020年特岗教师招聘人数达到10.5万人,此后人数逐年下降,2023年的招聘人数仅为5.23万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一些地区的教师数量需求正走向“饱和”。

与教师招聘层面遥相呼应的,是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层面的变化。今年1月,麦可思研究院对外发布了《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不断深入,除教育部连续三年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从严控制的部分专业设置外,2023年,多地还提到控制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如四川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厅去年7月联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严控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再新设教育类专业。

再来看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职成司在《关于做好2023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已明确,2023年高职(专科)原则上暂不新增小学教育类专业点。同时,在2023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受理拟新设国控专业点申请中,教育类专业点249个,较2022年、2021年分别减少了77个、104个。并且,经过审核有112个教育类专业点明确不同意设置,占比45%;新设教育类专业未通过比例较2021年(33%)高出12个百分点。

即将参加今年全国统一高考的考生李丽峰(化名)告诉记者:“除公费师范生之外,在选择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时,老师和专业填报机构都会提醒我们,要慎重考虑。”因为四年之后,这批毕业生可能会面临教师需求饱和带来的就业压力。“师范热”降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过剩”与“缺员”并存

从数据分析来看,“教师过剩”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人口下降、生源减少,其实并不等同于教师绝对需求下降或总体过剩。

一方面,师资队伍还存在着较大的结构性缺口。

在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校音体美教师的配备,其实很难达到每100名学生0.9人以上的标准。冷水江市锑都实验学校校长周松初指出,目前县域中小学很缺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农村地区更甚。“以我们学校为例,全校共有2026名学生,专职音体美教师分别缺1名、5名、3名。”“师资结构性失衡是校长最大的痛。”周松初直言道。

《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也提出,现行师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缺编,语数等“大课类”教师相对容易“过剩”,而美术、体育等“小课类”老师实则短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资源将出现人口流入区域缺编和人口流出区域空编并存现象。因此,不可盲目认为人口减少就会导致教师资源的普遍“过剩”。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带来“自然减员”现象。

“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退休教师人数也将达到高峰。当前处于教师中坚力量、占比最大的群体,大都是2000年至2020年之间入职的,而在中西部省份,还有一部分年龄在56—60岁之间的老教师是当初通过民师招教转公等成为在编公办教师的,加上正常离退休教师增加,往后几年,教师队伍也将面临较大幅度的“自然减员”。

除此之外,未来,教师转岗的可能性也会进一步增大,部分不适应当前教育生态和数字化教育前景的教师,可能会走向“转岗分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人口变化对教师队伍的影响,主要在迭代更替,而不在数量多少”。对于农村学校而言,需要担忧的或许不是“过剩”的危机,而是在年龄结构偏大、音体美教师不足的现实下,可能出现的教师代际断层风险。

更多元的“解法”

面对人口变局,我们不仅要从总量的角度科学预警、积极应对,更要从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人才质量的角度做好队伍建设的“大文章”。

首先,科学研判并做好教师队伍总量控制。从这个角度而言,结合地方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紧扣国家师生比和班师比师资配备要求,按照乡村和城市学校布局需求,科学制定具体的涵盖专业、城乡区域特征的新师生编制比标准,是当务之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提出,可考虑适当提高各学段师生配比、缩小班额,特别是优化初中、高中等学段的师生比和班额,让广大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师资水平和发展成果。

其次,加大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在积极推进“县管校聘”基础上,加大力度推进教师轮岗、跨科融合等改革,让教师流动起来,履责范围广起来。同时也通过优胜劣汰、竞聘上岗等,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退的管理机制,让不符合教育改革发展需求和岗位需求的从教人员合理退出,让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继续教书育人。同时,在招聘环节上,打破单一的考试招教模式,让更多热爱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一对一招聘和专业考核招聘方式入职成为新鲜的教育力量,也是教师队伍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合理调配中小学教师资源,株洲市天元区已开始对学校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调控”,简化、优化了中小学校教师调动手续和流程,每年各部门将根据各学校学生实际变化情况,统筹考虑各学校编制超缺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最后,科学设置师范院校招生规模和专业。在对传统综合类师范生、综合管理类教育专业进行科学调整,招生规模进行适当控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发展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设置智能信息化、心理健康、全科教育等专业,并优化设置中小学音体美、中学数理化生、基础教育特色特长课专业,也是科学弥补基层专业课教师不足不专不精的关键。这同样也是对“教师过剩”问题的一个优解。

通过观察2023年全国各地教师招聘公告,不难发现,很多地方已启动了满足条件的在外教师直接回流入编的“归雁计划”,还有的城市开始青睐全科教师招聘。这些举动的背后都透露出了同一个信号,即在生源减少、教师“过剩”的趋势下,如何更科学地满足各地对教师的学科需求与数量需求,如何更合理地进行教师资源的统筹分配。

总之,人口变化、生源减少势必会给教师队伍带来影响,但也不必过于焦虑“教师过剩”这一预测结论。在强国建设的目标下,努力打造一支布局更加科学、结构更加优化、专业更加合理、质量更加一流的师资队伍,方为应对人口变局的“最优解”。

责编:陈玮 编辑:唐翌殊

来源:湖南教育

湖南教育新闻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查看详情
国防教育频道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查看详情
湖南招考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查看详情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查看详情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